如何指導孩子寫「小日記」? 作者:陳安儀
<節錄>
一、在日常生活中找題目
在老師沒有規定「小日記」的題目,孩子得自己決定、卻又完全沒有想法的時候,我建議媽媽不妨替孩子訂題目。依我的經驗,低年級的孩子,還不太懂得「題目」的意義,所以讓孩子漫無邊際的自己想,通常很困難。此時不要一味的逼他自己訂,不妨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些他容易發揮的題目,讓他趕緊開始寫作。
比如說:早自習時間、營養午餐、下課十分鐘、XX課、吃晚飯的時候、洗澡、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我的媽媽(老師、同學、弟妹.....)、安親班的一天、...等等。
歡迎光臨四年八班悅讀天地

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4步驟,讓小孩不怕寫作文
資料來源:大家健康雜誌 作者: 文/吳宜亭
很多家長最怕學校老師出作文、寫日記或心得的作業,常常孩子想半天,仍寫不出幾個字,最後,往往淪為家長唸一句,小孩跟著寫一句的「慘狀」。
以創意教學知名,也常受邀演講談論創意教學的退休老師宋慧慈說,「家長沒有找對方法,當然會覺得教小孩寫作文或日記很痛苦,其實用對方法,小孩可以洋洋灑灑寫一大段。」她強調祕訣是「有效的提問」,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答案。
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跟「月」相關的成語
風雲月露 比喻浮靡綺麗,吟風弄月的詩文。
風清月白 形容夜色幽美宜人。亦作「風清月皎」、「月白風清」、「月明風清」、「月朗風清」。
明月清風 皎潔的圓月,清爽的微風。
不同日月 無法化解、勢不兩立。比喻仇恨極深。
明月入懷 比喻人心胸開闊明朗。
日月入懷 1.形容人氣度寬闊,神容清朗。 2.生貴子的吉兆。
待月西廂 比喻青年男女相通私情,密約幽會。
六月飛霜 後世多以六月飛霜比喻有冤獄。
落月屋梁 表示對故友深切的思念。
海中撈月 在海中撈月亮。比喻徒勞無功,白費力氣。亦作「海底撈月」、「水中撈月」、「水中捉月」﹑「猿猴取月」。
壺天日月 比喻仙境或勝境。亦作「壺中天地」、「壺中日月」
冰壺秋月 比喻人的品格高潔清亮。
花閉月羞 形容女子容貌姣好,足使花﹑月為之退卻﹑失色。亦作「閉月羞花」、「蔽月羞花」。
鏡花水月 鏡中的花,水裡的月。比喻空幻不實在。亦作「水月鏡花」、「水月鏡像」。
犀牛望月 犀牛的角長在鼻子上,影響觀看東西,致使所見不全。後比喻為長久盼望。
止談風月 本為只限於談論風花雪月的事情。後作為推辭別人請託的說詞。
日積月累 逐日、逐月的長時間累積。比喻歷時遠久。
日就月將 每日有成就,每月有進步。
日居月諸 居、諸,為語助辭。日居月諸指太陽和月亮。後人多用為感嘆光陰的逝去。
日削月朘 每日每月的減損、損耗越來越大。亦作「日朘月削」、「歲朘月耗」。
日升月恆 太陽逐漸上昇,月亮漸漸圓滿。比喻事物漸趨興盛圓滿。今多用為祝頌之詞。亦作「日月升恆」。
日往月來 太陽隱去之後,月亮跟著出現。後用以形容時光消逝。
日月麗天 太陽和月亮懸照天空。比喻光輝普照天下。
日月交食 1.日食和月食。比喻稀奇難見的事。2.形容相互間勾心鬥角、明爭暗鬥。
日月如流 形容時光如流水般迅速流逝。亦作「日月如梭」。
醉中逐月 醉酒後追逐月亮。比喻所見朦朧模糊、不清晰。意同「若明若暗」、「霧裡看花」。
八月花神 八月是桂花盛開的時節,亦稱為「桂月」。
霸王風月 風月,賞玩清風明月幽雅的事情。
捕風弄月 比喻追逐虛幻,毫無憑據。
步月登雲 形容志向遠大。
披星帶月 形容早出晚歸的辛勤勞苦。亦作「披星戴月」。
抹月批風 批﹑抹,玩賞。抹月批風指吟月弄風。或作「批風抹月」﹑「批月抹風」﹑「抹月披風」。
媚如秋月 美好可愛有如秋天的月亮。
風花雪月 1.四時景色。2.比喻風流場所中的女子或男女歡愛的行為。
天狗吞月 古代民間對月蝕的看法。以為月所以蝕缺,是因為天狗將它吃了。亦作「天狗吞月」、「天狗吃月」。
田月桑時 農忙的時期。
拈花弄月 1.比喻勾搭﹑挑逗異性,四處留情。亦作「拈花惹草」。2.比喻文人故作風流,喜作風花雪月的詩文。
鏤月裁雲 比喻精緻工巧。
驢年馬月 用驢年馬月來指茫茫無期,不知何年何月。亦作「驢年」。
光風霽月 原指雨過天晴後的明淨景象。後比喻政治清明,時世太平的局面。後亦以比喻人的胸懷坦蕩,品格高潔。
寒冬臘月 寒臘月,指農曆十二月。
烘雲托月 繪畫時渲染雲彩,用以烘托月亮。後比喻不從正面描繪,而從側面點染以烘托出所欲表現的重點。
江中釣月 比喻極不可能做到的事。
懸若日月 像日月高掛在天空一樣。比喻足以做為恆久的楷模。
月中折桂 折桂,比喻科舉及第。見「折桂」條。相傳月中有桂樹,後遂以月中折桂比喻登第。
歲月崢嶸 特殊不平凡的年月。亦作「崢嶸歲月」。
吳牛喘月 比喻見到曾受其害的類似事物而過分害怕驚懼,或形容天氣酷熱。
月書赤繩 傳說中月下老人的姻緣簿與牽繫婚姻的紅繩。後用以比喻既定的婚約。
眾星拱月 比喻許多人共同簇擁一個人。
風清月白 形容夜色幽美宜人。亦作「風清月皎」、「月白風清」、「月明風清」、「月朗風清」。
明月清風 皎潔的圓月,清爽的微風。
不同日月 無法化解、勢不兩立。比喻仇恨極深。
明月入懷 比喻人心胸開闊明朗。
日月入懷 1.形容人氣度寬闊,神容清朗。 2.生貴子的吉兆。
待月西廂 比喻青年男女相通私情,密約幽會。
六月飛霜 後世多以六月飛霜比喻有冤獄。
落月屋梁 表示對故友深切的思念。
海中撈月 在海中撈月亮。比喻徒勞無功,白費力氣。亦作「海底撈月」、「水中撈月」、「水中捉月」﹑「猿猴取月」。
壺天日月 比喻仙境或勝境。亦作「壺中天地」、「壺中日月」
冰壺秋月 比喻人的品格高潔清亮。
花閉月羞 形容女子容貌姣好,足使花﹑月為之退卻﹑失色。亦作「閉月羞花」、「蔽月羞花」。
鏡花水月 鏡中的花,水裡的月。比喻空幻不實在。亦作「水月鏡花」、「水月鏡像」。
犀牛望月 犀牛的角長在鼻子上,影響觀看東西,致使所見不全。後比喻為長久盼望。
止談風月 本為只限於談論風花雪月的事情。後作為推辭別人請託的說詞。
日積月累 逐日、逐月的長時間累積。比喻歷時遠久。
日就月將 每日有成就,每月有進步。
日居月諸 居、諸,為語助辭。日居月諸指太陽和月亮。後人多用為感嘆光陰的逝去。
日削月朘 每日每月的減損、損耗越來越大。亦作「日朘月削」、「歲朘月耗」。
日升月恆 太陽逐漸上昇,月亮漸漸圓滿。比喻事物漸趨興盛圓滿。今多用為祝頌之詞。亦作「日月升恆」。
日往月來 太陽隱去之後,月亮跟著出現。後用以形容時光消逝。
日月麗天 太陽和月亮懸照天空。比喻光輝普照天下。
日月交食 1.日食和月食。比喻稀奇難見的事。2.形容相互間勾心鬥角、明爭暗鬥。
日月如流 形容時光如流水般迅速流逝。亦作「日月如梭」。
醉中逐月 醉酒後追逐月亮。比喻所見朦朧模糊、不清晰。意同「若明若暗」、「霧裡看花」。
八月花神 八月是桂花盛開的時節,亦稱為「桂月」。
霸王風月 風月,賞玩清風明月幽雅的事情。
捕風弄月 比喻追逐虛幻,毫無憑據。
步月登雲 形容志向遠大。
披星帶月 形容早出晚歸的辛勤勞苦。亦作「披星戴月」。
抹月批風 批﹑抹,玩賞。抹月批風指吟月弄風。或作「批風抹月」﹑「批月抹風」﹑「抹月披風」。
媚如秋月 美好可愛有如秋天的月亮。
風花雪月 1.四時景色。2.比喻風流場所中的女子或男女歡愛的行為。
天狗吞月 古代民間對月蝕的看法。以為月所以蝕缺,是因為天狗將它吃了。亦作「天狗吞月」、「天狗吃月」。
田月桑時 農忙的時期。
拈花弄月 1.比喻勾搭﹑挑逗異性,四處留情。亦作「拈花惹草」。2.比喻文人故作風流,喜作風花雪月的詩文。
鏤月裁雲 比喻精緻工巧。
驢年馬月 用驢年馬月來指茫茫無期,不知何年何月。亦作「驢年」。
光風霽月 原指雨過天晴後的明淨景象。後比喻政治清明,時世太平的局面。後亦以比喻人的胸懷坦蕩,品格高潔。
寒冬臘月 寒臘月,指農曆十二月。
烘雲托月 繪畫時渲染雲彩,用以烘托月亮。後比喻不從正面描繪,而從側面點染以烘托出所欲表現的重點。
江中釣月 比喻極不可能做到的事。
懸若日月 像日月高掛在天空一樣。比喻足以做為恆久的楷模。
月中折桂 折桂,比喻科舉及第。見「折桂」條。相傳月中有桂樹,後遂以月中折桂比喻登第。
歲月崢嶸 特殊不平凡的年月。亦作「崢嶸歲月」。
吳牛喘月 比喻見到曾受其害的類似事物而過分害怕驚懼,或形容天氣酷熱。
月書赤繩 傳說中月下老人的姻緣簿與牽繫婚姻的紅繩。後用以比喻既定的婚約。
眾星拱月 比喻許多人共同簇擁一個人。
中秋節成語故事:桂子飄香
宋之問是唐初人。武則天欣賞他的才學。有一次武則天游龍門,讓隨行的官員做詩,左史東方虯先得一詩,武則天賞他一領錦袍。等到宋之問的詩成了,武則天覺得更高一籌,就奪回東方虯的錦袍給了宋之問。
武則天死後,宋之問被貶官多次,放越州、欽州。景龍三年,宋之問去越州途中,過靈隱寺。時值寺中桂花開放,詩人登靈隱寺樓,遠望錢塘大潮,寫道: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桂子飄香」桂花散發出陣陣香氣,形容中秋前後佳景。 (出《譚賓錄》)
武則天死後,宋之問被貶官多次,放越州、欽州。景龍三年,宋之問去越州途中,過靈隱寺。時值寺中桂花開放,詩人登靈隱寺樓,遠望錢塘大潮,寫道: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桂子飄香」桂花散發出陣陣香氣,形容中秋前後佳景。 (出《譚賓錄》)
中秋節相關的詩詞
嫦娥詩 /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語譯】
雲母製成的屏風染上一層幽深黯淡的燭影,銀河逐漸低斜下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廣寒宮的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如今落得獨處於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倪莊中秋 / 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谿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語譯】
勉強著吃飯,每天卻還是愈來愈瘦弱;穿著窄小的衣服,已經感受到秋天的寒涼。小孩子們只會想念,怎麼能明白行旅之人的艱難。夜晚的露水凝結在茅草屋裡,溪流的聲音吵遍整個石礫灘。山裡頭晚上升起的明月,我即使到了早上都還不想看到。
月下獨酌 /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影,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需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語譯】
花前月下,美酒當前,但只有自己獨自一人,只好邀請明月和自己的影子,合起來便算是三人,一同來共飲吧!明月既然遠在天邊,不解喝酒的樂趣,而身影也只能隨著我的動作而起舞,熱鬧過後,還是孤單。我只能安慰自己,因為人生行樂,當趁美好的時辰。明月聽到我的歌聲,忍不住徘徊流連,身影也隨著我的舞姿,亦步亦趨,二者相隨,足為我心。清醒時,我和明月、影子一同歡樂,酒醉後,我便和它們各自分離。即使如此,我仍願和它們攜手同遊,也相約將來在高渺的天河間相會。
水調歌頭 /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語譯】
不知何時才有明月?我拿著酒杯向青天詢問。不知天上的月宮 今夜是月宮裡的哪一年?我想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但又怕天上的神仙洞府太高,我受不了寒冷。於是跟著月兒下的影子翩翩起舞,這跟上天上又有什麼差別呢?不久月光轉過紅色的閣樓,低低的斜照入屋內,照著失眠的我。本來我不應該再有煩惱了,但為什麼月亮偏選在我兄弟分別的時候才圓滿呢?人生本有很多悲哀、歡樂、離別、聚合的事,月兒也有陰、晴、圓、缺的時候,這些事情自古以來就沒有兩全其美。只希望我們的生命能夠長壽平安,即使千里之遠,也可以一同欣賞這個美麗的月亮。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語譯】
雲母製成的屏風染上一層幽深黯淡的燭影,銀河逐漸低斜下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廣寒宮的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如今落得獨處於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倪莊中秋 / 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谿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語譯】
勉強著吃飯,每天卻還是愈來愈瘦弱;穿著窄小的衣服,已經感受到秋天的寒涼。小孩子們只會想念,怎麼能明白行旅之人的艱難。夜晚的露水凝結在茅草屋裡,溪流的聲音吵遍整個石礫灘。山裡頭晚上升起的明月,我即使到了早上都還不想看到。
月下獨酌 /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影,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需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語譯】
花前月下,美酒當前,但只有自己獨自一人,只好邀請明月和自己的影子,合起來便算是三人,一同來共飲吧!明月既然遠在天邊,不解喝酒的樂趣,而身影也只能隨著我的動作而起舞,熱鬧過後,還是孤單。我只能安慰自己,因為人生行樂,當趁美好的時辰。明月聽到我的歌聲,忍不住徘徊流連,身影也隨著我的舞姿,亦步亦趨,二者相隨,足為我心。清醒時,我和明月、影子一同歡樂,酒醉後,我便和它們各自分離。即使如此,我仍願和它們攜手同遊,也相約將來在高渺的天河間相會。
水調歌頭 /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語譯】
不知何時才有明月?我拿著酒杯向青天詢問。不知天上的月宮 今夜是月宮裡的哪一年?我想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但又怕天上的神仙洞府太高,我受不了寒冷。於是跟著月兒下的影子翩翩起舞,這跟上天上又有什麼差別呢?不久月光轉過紅色的閣樓,低低的斜照入屋內,照著失眠的我。本來我不應該再有煩惱了,但為什麼月亮偏選在我兄弟分別的時候才圓滿呢?人生本有很多悲哀、歡樂、離別、聚合的事,月兒也有陰、晴、圓、缺的時候,這些事情自古以來就沒有兩全其美。只希望我們的生命能夠長壽平安,即使千里之遠,也可以一同欣賞這個美麗的月亮。
中秋節補充資料:起源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中秋節的主角則是高掛天空的一輪明月 。
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禮記》上說:「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酷熱的夏天過後,天朗氣清,萬里無雲的秋夜天空,正足突顯出月皎潔的光華。因此,每到秋天,天子總要到國都西郊的月壇去祭月。上古祭月的禮儀,很可能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於《周禮》:所謂中秋,是因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或稱「八月半」。
雖然祭月的習俗來源年代則無法確定。就現有文字資料看來,漢代枚乘(逝於西元前一四一)的《七發》中說:「客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並往觀濤於廣陵之曲江」。這或許是後世於中秋後觀錢塘潮風俗的起源。大約到了魏晉,就有秋夜賞月之舉。《晉書》「袁宏傳」:「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江」。但成書於南北朝時的《荊楚歲時記》,並無中秋習俗的記載。直到唐代,才有許許多多的文人雅士相約於中秋夜賞月。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卷下:中秋夕,上與貴妃臨太液池望月」。詩人歐陽詹(七八五─八二七左右在世)甚至在《玩月詩序》當中提出種種理由,來證實中秋節是最適宜賞月的時候。他說:「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有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況埃瓂不流,太空悠悠,嬋娟徘徊,桂花上浮,升東林,入西樓。肌骨與之疏涼,神氣與之清冷」。唐人還將中秋月取了個名字叫「端正月」。韓愈(七六八─八二四)的《和崔舍人永月詩》:「三秋端正月,今夜出東溟」。詩中的「端正月」,指的就是中秋月。
唐人中秋望月的習俗日漸普及,到了未朝,中秋己成了個重要的節日,有著多采多姿的日習俗。
【資料來源:文建會網站】
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禮記》上說:「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酷熱的夏天過後,天朗氣清,萬里無雲的秋夜天空,正足突顯出月皎潔的光華。因此,每到秋天,天子總要到國都西郊的月壇去祭月。上古祭月的禮儀,很可能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於《周禮》:所謂中秋,是因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或稱「八月半」。
雖然祭月的習俗來源年代則無法確定。就現有文字資料看來,漢代枚乘(逝於西元前一四一)的《七發》中說:「客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並往觀濤於廣陵之曲江」。這或許是後世於中秋後觀錢塘潮風俗的起源。大約到了魏晉,就有秋夜賞月之舉。《晉書》「袁宏傳」:「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江」。但成書於南北朝時的《荊楚歲時記》,並無中秋習俗的記載。直到唐代,才有許許多多的文人雅士相約於中秋夜賞月。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卷下:中秋夕,上與貴妃臨太液池望月」。詩人歐陽詹(七八五─八二七左右在世)甚至在《玩月詩序》當中提出種種理由,來證實中秋節是最適宜賞月的時候。他說:「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有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況埃瓂不流,太空悠悠,嬋娟徘徊,桂花上浮,升東林,入西樓。肌骨與之疏涼,神氣與之清冷」。唐人還將中秋月取了個名字叫「端正月」。韓愈(七六八─八二四)的《和崔舍人永月詩》:「三秋端正月,今夜出東溟」。詩中的「端正月」,指的就是中秋月。
唐人中秋望月的習俗日漸普及,到了未朝,中秋己成了個重要的節日,有著多采多姿的日習俗。
【資料來源:文建會網站】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102學年上學期資訊課程
三年級資訊課程 -- Windows 7
目錄
出版:宏全資訊
作者:蘇清得 著
頁數:153 頁
色彩:彩色
光碟:DVDx1
目錄
第一章 電腦生活.多采多姿
第二章 電腦使用.真簡單
第三章 視窗操作.我最行
第四章 英文輸入.輕鬆打
第五章 中文輸入.頂呱呱
第六章 檔案管理.有妙方
第七章 小小畫家.塗塗鴉
第八章 進階彩繪.小秘訣
第九章 網際網路.探險家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中秋節---月亮的神話傳說
月亮的神話傳說
(一)嫦娥奔月
據說遠在四千多年前,有窮國的國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體恤民間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長生不老,從崑崙山找來長生之藥,準備擇日吞藥,此事為嫦娥得知,為體恤子民,免售后羿長期殘暴統治,乃先將此藥吃下,突然身輕如燕,飄飄然向月宮騰空飛去,后羿發現,以箭射嫦娥,嫦娥以進入廣寒宮,成了月神,稱為「明月之神」或「太陰娘娘。」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9/14(星期六)要上課喔~
本週六要上課:
由於9/19中秋節,9/20(五)彈性放假一天,所以9/14(六)補上9月20日星期五的課,當天有上實驗課程的小朋友,要吃午餐,15:40放學。(未上的12:00放學)
由於9/19中秋節,9/20(五)彈性放假一天,所以9/14(六)補上9月20日星期五的課,當天有上實驗課程的小朋友,要吃午餐,15:40放學。(未上的12:00放學)
感謝蒞臨家長日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孩子不愛寫作業?父母的10件功課
2012-05-14 作者:蔣莉蓁
導讀:孩子學習態度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如何讓孩子自動自發寫功課,是每個父母都很頭疼的問題,每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於孩子不做作業,乾著急。這裡教你正確對待孩子做作業的事情。
導讀:孩子學習態度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如何讓孩子自動自發寫功課,是每個父母都很頭疼的問題,每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於孩子不做作業,乾著急。這裡教你正確對待孩子做作業的事情。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寵溺孩子,是愛?還是礙?
作者:楊俐容
一個孩子從校門走出來,見到媽媽的直覺反應就是把身上的書包、水壺全丟給媽媽,只留下飲料、零食在手上。看起來應該是中年級卻高頭大馬的孩子,悠悠哉哉的和同學邊走邊聊、吃吃喝喝。瘦弱的媽媽緊追上去,還一直問孩子:「會不會餓,還要不要吃什麼?」
「倖豬夯灶、倖子不孝」,無論古今中外都有類似的俚語存在,可見寵溺孩子會帶來不好的後果,是多數人心知肚明的道理。但這個後果要經過許多年才會逐漸浮上台面,成為明顯可見的問題。加上孩子小時候多半長得可愛,特別是欲望被滿足時所露出的笑容,帶給父母極大的成就感,所以,為人父母在「愛與寵溺」之間很容易拿捏不準。
一個孩子從校門走出來,見到媽媽的直覺反應就是把身上的書包、水壺全丟給媽媽,只留下飲料、零食在手上。看起來應該是中年級卻高頭大馬的孩子,悠悠哉哉的和同學邊走邊聊、吃吃喝喝。瘦弱的媽媽緊追上去,還一直問孩子:「會不會餓,還要不要吃什麼?」
「倖豬夯灶、倖子不孝」,無論古今中外都有類似的俚語存在,可見寵溺孩子會帶來不好的後果,是多數人心知肚明的道理。但這個後果要經過許多年才會逐漸浮上台面,成為明顯可見的問題。加上孩子小時候多半長得可愛,特別是欲望被滿足時所露出的笑容,帶給父母極大的成就感,所以,為人父母在「愛與寵溺」之間很容易拿捏不準。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嬌生慣養指數測驗&學校不會教的十一件事
2011-04-19 天下雜誌 463期 作者:辜樹仁
嬌生慣養指數測驗 你的孩子「自我」有多大?
以下每題若答「是」,各得一分。
1.孩子都自己起床,從不要你叫。
2.孩子每天起床整理好床舖,才出門。
3.你做什麼菜,孩子就吃什麼,不挑三揀四。
4.孩子除了負責自己房間的整潔,還洗全家的碗、廁所和衣服。
5.除非發高燒,否則你絕不允許孩子請病假。
6.除非交通十分不便,時間又晚,否則你不接送孩子。
7.孩子上班上學很少遲到。
8.孩子一定會幫你拎大包小包。
9.孩子出門,跟誰去、去哪裡、去做什麼,你都知道,而且回家從不超過規定的時間。
10.不論對方貴賤長幼,孩子待人都禮貌友善。
解答:請將分數加總:
8-10分:你的孩子是個自律、勤勉的人,必能成事。
6-8分:你的孩子品性良好,大致沒問題。
4-6分:你的孩子還算可以,如果能再把自我縮小一些會更好。
4分以下:你的孩子太過自我,需要磨練。
無論你的孩子是哪一等級,還有11件父母必敎的事訓練孩子養成日常好習慣
學校不會教的十一件事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品德小故事( 9月公德 ):五星廁所
皮皮森林的廁所非常乾淨,動物們不僅將廁所打掃得很乾淨,地上也保持乾躁;連便坑都保持得非常潔淨,不僅空氣保持流通沒有臭味,還體貼的準備「衛生紙」給大家使用,所以號稱是五星級的廁所。
10種最常吃的高鈉食物,讓你「腰圍一直增加」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 作者:楊心怡
即使已經吃的比以前少,
狂做仰臥起坐、搖呼拉圈,試穿新衣服時,肚子仍然繃出「三層肉」,但尺寸加大一號,肩線又從兩側滑落。究竟是方法用錯,還是你沒找到害你腰圍一天比一天粗的罪魁禍首?
白吐司、麥片、甜食...小心!10種食物害你的「腰圍」一直增加。
從鹽所吃進的鈉是人體必需的元素,能幫助體液平衡的調節、神經傳導、及肌肉收縮與放鬆。一天500毫克(約1/5茶匙的鹽)就足夠了。
但台灣人普遍吃了太多鈉。很多研究提醒,吃太鹹,不只造成高血壓、中風,還會影響更年期女性髖骨密度的流失,更且高血壓的婦女8年後出現腦部損傷(失智)的機率較高。
還有一項最切身的問題, 「鹽」也會使腰圍增加,因為通常高鹽食品也是高熱量食品。
有鑑於此,美國最近修正了新的飲食指南,特別點名要減鹽,尤其是51歲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病史,最好能將一天攝鈉量降至1500毫克,約2/3茶匙的鹽而已。
如果你不是這個族群,一天攝鈉量也不應超過2400毫克,也就是一茶匙的鹽。
但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調查,19~64歲男性平均每天吃進4580毫克,超過規定量的1.9倍,女性也超過1.5倍,約3568毫克。
吃太鹹,損傷兒童智力
最要注意的是兒童吃進的鈉。台灣目前仍沒有針對兒童做出規範,不過國健局曾統計,台灣國小學童平均一天竟能吃掉4000毫克以上的鈉,相當於超過10克的鹽。
歐美普遍以每日5克鹽為標準,澳洲甚至規定4~8歲兒童不能超過3.5克的鹽,英國則是要到11歲以上才能吃到6克。因此,台灣學童攝鹽量可說是將近上限的2倍,相當驚人。
繼續閱讀 >>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7279
從鹽所吃進的鈉是人體必需的元素,能幫助體液平衡的調節、神經傳導、及肌肉收縮與放鬆。一天500毫克(約1/5茶匙的鹽)就足夠了。
但台灣人普遍吃了太多鈉。很多研究提醒,吃太鹹,不只造成高血壓、中風,還會影響更年期女性髖骨密度的流失,更且高血壓的婦女8年後出現腦部損傷(失智)的機率較高。
還有一項最切身的問題, 「鹽」也會使腰圍增加,因為通常高鹽食品也是高熱量食品。
有鑑於此,美國最近修正了新的飲食指南,特別點名要減鹽,尤其是51歲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病史,最好能將一天攝鈉量降至1500毫克,約2/3茶匙的鹽而已。
如果你不是這個族群,一天攝鈉量也不應超過2400毫克,也就是一茶匙的鹽。
但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調查,19~64歲男性平均每天吃進4580毫克,超過規定量的1.9倍,女性也超過1.5倍,約3568毫克。
吃太鹹,損傷兒童智力
最要注意的是兒童吃進的鈉。台灣目前仍沒有針對兒童做出規範,不過國健局曾統計,台灣國小學童平均一天竟能吃掉4000毫克以上的鈉,相當於超過10克的鹽。
歐美普遍以每日5克鹽為標準,澳洲甚至規定4~8歲兒童不能超過3.5克的鹽,英國則是要到11歲以上才能吃到6克。因此,台灣學童攝鹽量可說是將近上限的2倍,相當驚人。
繼續閱讀 >>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7279
訂閱:
文章 (Atom)